位置: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会议资讯

【会议资讯】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第四分会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专场活动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6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年4月24日,第四分会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专场活动在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顺利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评价专委会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刘宝根,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李娟,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卞娟娟,台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研究员高美娇,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此外,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幼教教研员虞莉莉老师也参与了上午场的活动。

 

 本场活动由华舍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副园长沈佳丽及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沈颖洁主持,活动包括园所参观、经验分享、主题论坛及专家点评等环节。




 园长致辞


 会议开场,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祁玲燕园长致辞并围绕“生长”文化,从三个维度诠释园所教育哲学——溯“根系”之源,展集团化办园的一体化脉络;探“破土”之力,解析省一级现代化园所的创新实践;沐“花开”之光,呈现“开放、支持、共长”理念下师生共生共长的生动图景。努力让每一粒种子都发芽,让每一朵花儿都绽放,让每个孩子、每位老师共同感受“自由生长”的蓬勃力量。在祁玲燕园长的讲述下,一所富有生长之美的园所跃然于心,吸引与会者一探究竟。




 园所参观


 随后,参访团队跟随华幼路线,先后走进门前广场、小木屋、四季小院、创意馆、生活馆、木工坊……全方位、沉浸式对华舍中心幼儿园幼儿的游戏现场进行观摩。




 经验分享


 来自绍兴市柯桥区的三位教师以不同视角分享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实践经验。


 华舍中心幼儿园教育集团的陈淼萍老师基于大班建构游戏“华舍老街”,现场组织了一场游戏后的思维共享活动,带领与会者亲身体验思维共享的魅力。



 华舍中心幼儿园祁玲燕园长系统阐述马赛克方法在幼儿评价中的创新实践,通过“我的幼儿园”“小木屋改造记”等真实案例,生动呈现了运用马赛克法记录幼儿学习历程的具体做法。同时,祁园长还分享了幼儿园为突破传统评价局限性所构建的“倾听—记录—生长”动态评价体系,详细介绍了这一创新评价模式的实践经验。



 安昌中心幼儿园袁调芬园长聚焦评价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分享了“六会四环”的评价模式。以“大班晨间签到”“跳绳计划”等真实案例,展现幼儿在该模式下,任务规划及自主管理能力方面的成长轨迹,该评价模式不仅为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开辟新路径,更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蓝本。




 专家点评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评价专委会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刘宝根和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卞娟娟对教师们的经验分享进行了点评。


 刘宝根副教授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提出,幼儿学习评价应关注“为何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评价结果如何用”等核心要素。他强调,评价重点不应局限于幼儿行为结果的记录,更要考察其思维过程、问题解决能力及持续成长潜能。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倡导建立园本化的评价标准,通过合理运用技术手段优化评价流程,同时强调评价内容应聚焦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需求,从而避免形式化评价带来的负担。


 

 卞娟娟老师对当前课程改革在环境创设与文化传承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同时提出需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更深入地融入教育实践,为幼儿提供更具开放性的自主探索空间。针对思维共享活动的开展,卞老师建议教师采用深度提问、多元表征语言引导及个性化记录等策略,有效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在评价体系构建方面,她强调,应建立基于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评估标准,始终坚持儿童本位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征,并高度重视游戏与生活的教育价值。




 主题论坛


 在主题论坛中,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吴爱芳老师以《全息追踪:幼儿园游戏循证评价策略探寻》为题展开分享,聚焦幼儿游戏观察与评价的创新实践,提出了 “视觉追踪—行为跟踪—数据循证”的评价路径,这一路径实现了从问题自查到动态评估的闭环管理,创新性地构建了多维度证据采集方法与指导优化策略。该实践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游戏观察能力,更为游戏课程优化提供了科学的实践参考框架。


 天台县实验幼儿园陆灵君老师以大班“东门洞搭建”为例,分享了基于儿童立场的链式评价实践研究。针对教师观察随意、分析表浅化等问题,她创新性地设计了“观察-解读-支持”动态循环的链式评价模式。通过目标分解和循证分析等具体实施策略,该模式实现了对幼儿游戏行为的精准观察与系统分析,为幼儿园开展科学的观察评价工具提供了可操作的新范式。


 浙江大学幼儿园玉泉分园孙为为老师,以《自助式成长导航:指向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评价策略的创新实践》为题,分享了“目标自驱-过程自控-成果自省-角色自主”四位一体的评价策略体系。通过将核心素养具象化,在评价主体、工具、机制、路径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创新,构建了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新型评价模式,为幼儿园开展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实践样板。


 上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孔婵燕老师以《自我评价: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催化剂”》为题,分享了大班幼儿项目活动评价的创新实践。孔老师通过采用符号化计划表、四步自评法等评价策略,探索出有效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新路径。她表示,未来将从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跨年段应用及幼儿互评机制三个维度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延昌幼儿园王燕老师,基于东海小镇户外游戏实践,以《“童”评东海:自主评价在幼儿户外游戏中的实践探究》为题,分享了创新性的评价实践。通过开发童画表征、思维导图等可视化评价方式,以及自主评价手册和游戏评价墙等时空载体,有效促进了幼儿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幼儿园姚玮月老师以《探寻幼儿社会性成长密码:“画语”循证评价范式的实践探究》为题,分享了基于幼儿长程式发展的评价实践。姚老师重点介绍了借助游戏记录的真实性特点而逐步构建出的个性化社会评价体系,同时分享了幼儿园在完善社会课程链方面的实践探索过程,为促进幼儿社会性成长提供了科学支持。




专家点评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李娟教授和台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高美娇对老师们的观点报告进行了点评。


 李娟教授高度赞赏了一线教师们基于实践场域的创新探索,认为其充分彰显了扎根教育田野的实践智慧及切实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自觉担当。她尤为赞许教师们在推动教育评价范式转型方面做出的努力——从经验驱动型评价模式转向循证导向型评价模式,开发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操作性的观察指标体系。展望未来,李娟教授建议聚焦核心素养评价,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评估机制,融通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与教育过程性评价的实践场景,让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有效工具。



 高美娇老师赞扬了本次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突出成果,特别指出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展现出的专业令人振奋。她着重提出一线教师们在三个方面取得的开创性突破:其一,将抽象的评价理念具象化为鲜活的教育活动,突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壁垒,展现出卓越的教育实践能力;其二,通过持续观察追踪幼儿发展进程,突破传统评价模式的时空局限;其三,针对户外活动等复杂场景创造性地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突破动态评估技术难关。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浙江省幼教工作者深厚的专业积淀和敢为人先的行业创新精神。



 本次专场活动汇聚全省幼教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幼儿教育评价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方向。未来,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将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构建多元协同机制,深度融合智能技术,实现评价的精准化与个性化发展。浙江幼教工作者将继续以创新精神推进评价体系变革,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END


撰稿人| 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 陈淼萍、屠可人

审稿人| 刘宝根 聂洋溢

编   辑| 邢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