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会议资讯

【会议资讯】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第五分会场“基于系统思维的幼儿园自我评估机制”专场活动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6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年4月24日,第五分会场“基于系统思维的幼儿园自我评估机制”专场活动在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顺利举行,吸引了来自省内外160余名幼教同仁参会。


 出席会议的专家有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委会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春燕,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教研员毛曙阳,成都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杭州市基础教育教研室幼教教研员刘雯虹老师。此外,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原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晓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也参与了下午场的活动。


 本场活动由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评价专委会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教授李克建和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副园长王雅茹主持。本次分会场活动由园长致辞、经验分享、园所参观、主题论坛、专家点评等多个环节组成。


园长介绍


 会议开场,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园长陈宴以《看见评价的力量——指向园所质量提升的十三年自我评估历程》为题,结合幼儿园“幸福育人”理念,系统回顾了从“借助他评”到“内生标准”,再到“迭代机制”的自我评估探索过程。她倡导“以评价撬动幼儿园内生发展”,坚信评价是有力量的,科学运用评价体系能有效撬动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这种力量既来自标准本身的导向性,更源于实践转化的系统性设计。



经验分享


 绍兴市柯桥区中心幼儿园孟颖莹老师回望教师自我评估的成长历程,以《评自己,见成长——教师自我评估的儿童视角》为题,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的所思所行,介绍了从“遇见评估:在园所滋养中协同成长”,到“寻找评估:于内生力量下反思实践”的两阶段历程。她认为,评估是让人幸福的,由理性的标准,到温暖的行动,再到孩子和家长积极的反馈,一路成长,幸福满满!



园所参观


 随后,参会代表在区中心幼儿园老师们的带领下,走进幼儿场域游戏的现场,探寻“幸福文化”在环境与课程、幼儿生活与游戏中的印记。有儿童、有课程、有文化的室内外空间与环境、灵动的幼儿游戏现场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让与会代表们直观且深刻地看到,幼儿园在打造具有持续幸福力大家园中的行动与思考。






 专家点评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委会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春燕和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园长余琳就园长及教师们的经验介绍进行了点评。


 王春燕教授总结了幼儿园内部评估实践的几大亮点:其一,基于内、外评估交互、螺旋推进,幼儿园建立了稳定的评估机制和整体改进的支持体系;其二,借助评价标准,让评价有据可依;其三,以问题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目的,基于现场将评估进行到底,将评估变成习惯;其四,借助评估助力教师内生性评估动力的生长。最后王春燕教授就“如何让内生性标准更加科学”的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议与思考,为与会者拓宽思考维度。



 余琳园长结合幼儿园经验介绍中提及的具体做法,以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内生、共享、科学五个关键词展开了具体评述。关于评价机制与内生动力培育,她指出:自评能力是在他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培育能自主迭代的内生性评价基因。而在提升过程性质量方面,她强调管理者与教师需优化互动,实现从形式“在场”到专业“到场”的认知跃迁。




 主题论坛


 在主题论坛中,来自浙江省各个地区的幼教同仁们以不同视角报告对“基于系统思维的幼儿园自我评估机制”的理解,为与会者带来诸多优秀的观点与案例。


 杭州市滨江区浦沿幼儿园的虞郑娜园长与大班教研组长潘华霞老师从实践背景、探索过程及成效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园本内驱式自我评估的实践路径,并通过鲜活案例,就标准协同构建、流程动态运行、保障支持机制等关键策略展开深入解析,向在场教师详细阐释了如何依托园本内驱式自评机制,引导教师主动开展自我诊断,实现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进而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稳步提高筑牢根基。杭州市滨江区明月江南幼儿园王芳芳副园长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园所实践经验,既透过典型案例剖析反思评估机制运行成效,又立足现有成果提出未来将通过智能技术赋能评估工具开发、完善动态监测反馈系统等发展方向,全景式展现了该园在过程质量自我评估领域的创新探索路径与专业实践智慧。


 杭州市滨江区湖畔幼儿园蒋文飞副园长聚焦托班保教质量提升,系统阐述了幼儿园自我评估与改进体系的设计思路及实践应用。他强调科学有效的自我评估既需双轨并行:一方面依托专业评估工具数据精准收集,另一方面构建动态反馈机制以实现评估信息的深度解析与及时响应;同时充分发挥园本研修的平台优势,为保教质量的持续优化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撑,最终形成“评估-分析-反馈-改进”的完整闭环。宁波市镇海区实验幼儿园宓丹颖园长则聚焦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以《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核心理念为行动引领,借助数字化工具,创新构建“寻问题,研指标”“搭现场,制工具”“建渠道,活方法”的三位一体园本自评模式,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杭州市萧山区江南幼儿园教科室主任陈迪萍分享了突破传统指标化评估局限的实践探索经验,详细介绍了园所建构的“内部评估三圈支持体系”:指引圈——理论指引,分级结构;自问圈——对标情境,引发思考;合议圈——多个主体,共研支持。三圈联动、层层递进,助力教师突破思维定式,实现专业成长的自主突破和持续发展。


 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幼教教研员孙兰飞介绍了区域研修支持园所自评的实践经验,结合具体案例,围绕思维支架搭建、评估工具科学应用、评估与教研关系定位等关键内容进行细致解读,全面展现区域在推动幼儿园园所自评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与专业思考,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区域性经验借鉴。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陈月文老师从评估效能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升评估效能及如何保障评估效能三个方面为大家带来启发性的思考。最后她提出,管理者既是评估机制的建构者、多元评估落地的推动者,也是评估文化的营造者、教师个别化的支持者。




 专家点评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幼教教研员毛曙阳和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幼教教研员刘雯虹对老师们分享的观点报告进行了点评。


 毛曙阳老师首先认可了各报告彰显出的特色与亮点,随后提出两个问题引发与会者思考:为什么要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包括哪些方面?关于第一个问题,毛曙阳老师认为一是为质量,二是为效益,三是为自己,让自己发展得更好;关于第二个问题,毛曙阳老师强调关注三方面的评估——幼儿的自我评估、教师的自我评估和幼儿园的自我评估。最后毛曙阳老师强调,要努力让每个个体在自我接纳和自我拓展中实现真实进步。



 刘雯虹老师肯定了各幼儿园在自我评估实践中的创新探索与深度思考,随后谈了几点感受:首先,系统思维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结构性。其次,自我评估应贴近教师实践,聚焦教育现场,让评估回归真实的问题。最后,从自我评估机制的建立到自我评估指标的构建与运用乃至自我评估循环的方方面面,都应重视每一位教师的想法和需求,让教师们主动参与到自我评估的对话中。



 这场聚焦"系统思维与自我评估"的学术盛会,让所有与会人员深切感悟到:“当评估从‘外在要求’转化为‘内生动力’,教育便有了持续生长的力量”。正如与会专家与园长们所达成共识的——科学的评估不是终点,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起点。让我们以系统思维为舵,以幸福教育为帆,在评估与反思的航程中,驶向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未来!



END


撰稿人| 柯桥区中心幼儿园 王雅茹

审稿人| 刘宝根 聂洋溢

编   辑| 邢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