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 > 课题研究 > 课题过程性文件

【课题资讯】“以研赋能”幼儿园课题研究与写作研讨会暨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4日
图片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是立足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蓄力赋能教师的专业发展,12月2日,“以研赋能”幼儿园课题研究与写作研讨会暨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在杭州市上城区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主办,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杭州市胜利吟潮幼儿园承办


本次论证会由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邹群霞副教授主持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邹群霞副教授


领导致辞


图片

上城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沈琳


上城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沈琳首先代表上城区教育局向研究会致以诚挚的感谢,同时也向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及各位园长、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上城区致力“四福”为核心的“浙有福娃”上城学前教育品牌体系,全域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沈琳副局长认为科研引领是建立更全面、更科学、更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学前教育体系的核心,也是撬动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分享碰撞出更多的教育智慧,促进学前教育共同、共生发展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朱宗顺教授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朱宗顺教授首先代表研究会对本次会议的承办单位表示肯定和感谢,并表示新一届理事会将传承上一届的优良传统,关注提升会员学术研究的专业素养,为同行学者搭建桥梁,赋能幼儿健康成长。朱理事长期待通过这一次活动能不断丰富学前教育领域的科研成果,也希望课题团队在研究过程中,能深耕真问题研究,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图片

主旨报告

图片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秦金亮教授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秦金亮教授作《做解决真问题的教育研究》主旨报告。报告从教育问题来自实践场、解决实践场问题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教育实践场的本土与全球转换复杂性、实践场研究的条件与素养以及真教育问题的工作凝练等五个方面具体展开。秦副理事长指出教育问题应来自“实践场”,一线教师不能仅仅基于书本知识,不能让科学主义的方法掩盖真实的问题,应当以“第一人称”展开真问题的实践。秦副理事长强调,对于教师的专业培养,应当符合当下国家政策的需求,拓宽幼儿教师保育、儿童人体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学前教育应基于儿童的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连续性,为儿童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准备。聚焦学前教育中0-3岁托幼一体、幼小衔接等话题,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图片

重点课题汇报

图片


课题汇报


《“嵌入式托育 ”:基于未来社区普惠性托育服务的新探


图片

杭州市钱塘区文瀚幼儿园 周伟玲


周伟玲园长从当前托育服务供需矛盾现状入手,发现普惠性托育服务嵌入未来社区的重要性与价值意义,并以此提出嵌入式托育的概念。基于普惠性、灵活性以及因需性的设计原则,从服务类型、托育课程、托育环境三大维度寻求嵌入式托育创新模式。旨在创设安全舒适、多种感官、亲近自然的“暖巢式”托育环境,构建“1+N”温养入托生活体验式课程,四方共建更好地推进托育服务保障,最终落地实践“幼有善育”


《循“证”衔接,协同支持——指向个性化支持的“入学准备教育”新范式探


图片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汤肖丽


汤肖丽基于目前幼小衔接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如家园校三方协同面临家园沟通形式单一且主动性不强、家长对幼儿入学准备的理解偏差、家园校三方主体对幼儿入学准备的期望未达成共识、入学准备教育对幼儿个性化关注不足等现实挑战。因此,构建循证对话将成为有效实现三方协同的关键。本次研究内容将从入学准备档案袋的设计、评估实践以及个性化入学准备教育的实施三个方面展开,最终为幼儿当下及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专家把脉,提质促优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朱宗顺教授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朱宗顺教授在积极肯定项目意义的同时提出当下教育者需要有转变的意识,例如儿童观的转变、衔接全局观的转变等。强调要基于当下学前教育的热点话题,在研究过程中要聚焦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秦金亮教授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秦金亮教授提出了关键的建议,首先需要充分关注和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文件,链接到课题研究;其次要充分做好需求调查,发现真实的需求,以课题为抓手,探索未来3.0版浙江教育新范式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吕耀坚副教授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吕耀坚副教授对两项课题前期的研究基础给予了肯定,并对两个课题中的关键概念进行了剖析。强调研究者要厘清课题背景下的相关资源与需求责任,基于教育共富背景积极关注课题的价值定位


图片

优秀课题汇报

图片


课题汇报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视角下托育师资职业污名影响机制研究


图片

义乌市妇幼保健院 傅菁菁


傅菁菁老师基于我国当下托育服务质量提升的需求背景,以及托育师资面临职业污名的严重危害的现实状况,对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托育机构、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以及市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单位进行充分调研,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视角下去探讨托育师资职业污名影响机制。对托育师资当下的职业困境以及心理资本的管理进行研究,最终提升托育服务的质量


《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现状调查及培育研究


图片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王俏华


王俏华老师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以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为主线,展开了聚焦幼儿园教师群体的研究。通过编制一级维度为伦理认知及价值观、伦理情感及态度、伦理敏感性及行为,二级维度为责任认知、伦理价值观、伦理情感、伦理态度、伦理敏感性、伦理行为的研究工具,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现状,发现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特征,探讨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幼儿园教师伦理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


《场景活动:幼儿社会情绪学习的园本设计与实施


图片

杭州市东城幼儿园 邱红燕


邱红燕园长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向大家阐述了东城幼儿园开展“幼儿社会情绪学习”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她提出幼儿的社会情绪学习对儿童一生的幸福和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这一价值在国际上已达成广泛共识。期望以“场景活动”来有效助力幼儿的社会情绪学习,探索指向幼儿社会情绪能力提升的场景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园本范式,最终有效提升幼儿社会情绪的观察力、思考力、实践力,形成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养


《寻“味”童年:协同视域下幼儿园以“食”育人新样态探索


图片

杭州市东城第二幼儿园 陆晔


陆晔瑾园长在审视幼儿园“食”育现状的背景下,思考新时期教育要求,在建构主义、全人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等多种理论的铺垫下,探索以“食”育人新样态。基于协同资源、五育并举、突破固有的研究目标,形成独具本园特色的金名片。创设“寻·山水田间”“寻·场馆历史”“寻·人文故事”的三寻,打开寻“味”童年正确方式的四式和创新以“食”育人运行机制的五制,以此达成“以食强健体魄、以食启迪智慧、以食塑造品格、以食提升美育、以食践行劳动”的目标


专家把脉,提质促优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赵一仑副教授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赵一仑教授肯定了四个课题报告的研究价值,并提出课题的研究需围绕真问题展开,注重课题的意义,规范课题研究的方法,保障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社区与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师范大学

经亨颐教育学院武建芬教授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社区与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武建芬教授充分肯定了四项课题的选题方向,同时从课题题目的撰写、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工具等多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建议,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甘剑梅副教授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主任甘剑梅副教授指出,教师应深度剖析课题研究的方向,探寻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清晰课题中相关核心概念的定义,聚焦课题研究的内容,落实课题研究的成果


图片

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说明

图片


图片

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主任,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甘剑梅副教授


会议最后,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主任甘剑梅副教授从规划课题指南研制、管理办法等内容为大家详细解读了浙江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十四五”规划课题的具体要求。在省学会给予积极支持的同时,希望各课题负责人不断夯实研究过程,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鼓励所有会员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申报,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成为研究型幼儿教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